/No place like home

/Learn more about us

/Our awesome team

/Get in touch with us

竹林系 Bamboo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2024 竹林系
Bamboo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以國產竹木材為核心,推廣林業永續、竹產業、林下經濟及國土生態綠網。展覽核心理念取自宜蘭竹圍,展示竹材在食衣住行育樂中的應用及其生態價值;竹子的固碳力是木材的四倍,生長迅速,四年即可利用,且翠綠的竹林孕育了台灣特有的山椒魚種,並提供友善棲地介紹認識山椒魚,期待民眾理解竹材與生活的緊密連結,實踐永續精神。
主視覺與標準字設計理念
 
設計靈感源自大眾對竹子的經典認知 – 竹節 , 運用竹子的外觀特點 , 巧妙地結合標準 字和圖形。背景視覺以簡約的排列方式呈現 , 並融合竹林的翠綠色彩變化 , 營造出 陽光穿透竹叢的秘境氛園。透過結合立體 3D 模型在平面的畫面中,赋予山椒魚和 艾氏樹娃特殊的守護神身份 , 以象微他們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入口意象
 
以設計霧面的竹節與竹葉意象象徵竹林的通透感, 加上大型的山椒魚立體模型,讓整個入口成為一個兼具現代及融合自然美感的打卡點。並在入口處種植竹林廊道,營造出進入秘境的隱密性,讓民眾穿過廊道後進入豁然開朗的場域展示空間。使用不同顏色的透明壓克力製作竹節裝置藝術,在陽光的照射下會有意想不到的光影變化。
竹圍仔 & 食-竹圖鑑 
 
以宜蘭竹圍為意象,縣府樹藝景觀推廣「風土植栽」,結合自然環境與地方人文歷史,打造宜蘭特色綠化景觀。介紹台灣常見的初綠竹、刺竹、麻竹、孟宗竹、桂竹、長枝竹六種竹子,及八大食用竹筍,並以1:1尺寸展示其外觀。透過模型和插畫詳述竹子的構造及各部分用途,為傳統綠化賦予宜蘭味底蘊,發展多元經濟。
力-竹能源
 
在未來竹被用於能源發展的展示區,設計了一個流水麵結構,民眾可以將彈珠放入裝置中,隨著彈珠的流動,逐步展現竹子轉化為能源的過程。從竹子的收割、處理、轉化為生質燃料,直至最終產生能源,讓民眾直觀地理解這一過程的每一步,寓教於樂。
藝-竹能源
 
設立攤位販售宜蘭在地竹筍農特產及各類竹製文創玩具,包括精緻的竹蜻蜓。並於平假日舉辦竹蜻蜓彩繪DIY活動,讓遊客能親手彩繪屬於自己的竹蜻蜓,體驗竹製品的樂趣,並了解竹子的多元應用與文化意涵,增加互動性與趣味性。
育-竹生態
 
此區域設有靜態知識展板,介紹竹生態與野生動物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詳細展示台灣國土綠網計畫的分布藍圖,並說明台灣五種特有山椒魚的特性與分布環境,以及它們所面臨的威脅,如全球暖化和棲地不連續。此外,區域內設有以竹子設計的互動裝置藝術,生動地介紹竹子相關的保育知識。遊客可以通過這些裝置了解竹子的強大生命力及其在生態保護中的重要角色,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住-竹構築
 
入口處設計大量布簾於鐵皮屋入口處,成為一拍照打卡裝置。並且與森學苑合作,借展木製文創類家具展示。也藉此介紹國產木竹材資源地運用、板材加工、辨識紋路及林木經濟的發展、以及從「樹」變成「木」,林木如何永續發展,以及民眾 如何實行綠色生活的處方箋。
樂-竹玩意
 
藉由壓克力裝置球體放入竹材及木材的裝置來分別代表碳過濾, 讓民眾藉由倒入沙的量化感來感受差異,並且在沙坑周圍擺放各類竹製傳統遊具及敲打類樂器, 讓本區成為竹藝遊樂區。另外還有3D列印山椒魚小公仔模型,放置園區各處讓民眾發覺。
2024 竹林系
Bamboo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
 
招標單位 / 財團法人蘭陽農業發展基金會
企劃單位 / 馬可艾思設計有限公司 MAKE EYES DESIGN 
執行總監 / 薛宏奕 Martin
專案經理 / 陳家儀 Emily
主視覺設計 / 劉士杰 Cowla
空間設計 / 簡昱恆 Daniel